2023年上海教師招聘模擬試題及答案28

1.老師在教授課文時采用列提綱的形式來板書,這里教師使用的學習策略是( )。(單選)
A.精細加工策略
B.組織策略
C.元認知策略
D.閱讀理解策略
2.有些同學在期末復習時,根據學習材料間的內容關系,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幫助記憶,這種記憶策略叫( )。(單選)
A.復習策略
B.組織策略
C.類比策略
D.歸納策略
3.下列選項中,屬于內部學習動機的是( )。(單選)
A.“書到用時方恨少”
B.“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C.“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D.“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讀書”
4.不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直接將原有的認知經驗運用到本質特征相同的一類事物中去,這種遷移稱為( )。(單選)
A.同化性遷移
B.順應性遷移
C.重組性遷移
D.排列性遷移
5.學習了微生物,對先前學習的動物、植物的概念理解發生了變化,是( )。(單選)
A.順向遷移
B.一般遷移
C.逆向遷移
D.具體遷移
6.五年級的亮亮覺得一定要好好學習,他認為我學習好了爸媽就高興了,我為了爸媽一定要學好。亮亮的學習動機屬于( )。(單選)
A.外在動機
B.內部動機
C.責任動機
D.直接動機
7.小軍為了得到父母的獎勵而努力學習,這種學習動機是( )。(多選)
A.低級的學習動機
B.高尚的學習動機
C.外部的學習動機
D.內部的學習動機
8.教師為了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舉一反三”,下列方法正確的有( )。(多選)
A.科學編排和呈現教材
B.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
C.課堂上盡量少舉例子
D.注意學習材料的共同性
9.認知內驅力是指一種學生渴望了解、理解并掌握知識的需要。( )(判斷)
10.學習策略分享會上,學生紛紛介紹了自己的學習方法。
學生1:在平時學習中,為提高記憶效果,我常常采用畫線方式以突出重點內容和關鍵部分。
學生2:我通過歌謠助力記憶。
學生3:復習時畫出思維導圖是我堅持做的,這樣可以圖解各種觀點是如何相互聯系的,并形成記憶網絡。
學生4:我的秘訣是預先設置學習目標,通過瀏覽閱讀材料設疑,分析該如何完成學習任務。
學生5:在遇到學習困難的時候,我經常向老師或同學請教。
問題:結合材料分析5位學生的學習策略,分別屬于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之下的哪種學習策略。(案例)
1.【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習策略。根據邁克爾等人1990年做出的分類,可將學習策略分為三種成分: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其中認知策略包括復述策略、精細加工策略、組織策略。
選項A,精細加工策略包括記憶術(如位置記憶法、縮減與編歌訣、諧音聯想法、關鍵詞法、視覺聯想);做筆記;提問;生成性學習;利用背景知識,聯系實際等。
選項B,組織策略包括列提綱;利用圖形(系統結構圖、流程圖、模型圖、網絡關系圖等);利用表格(一覽表、雙向表);歸類策略等。
選項C,元認知策略包括計劃、監控和調節策略。
選項D,閱讀理解策略為干擾選項故排除。
選項A、C、D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答案選擇B。
2.【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認知策略的分類。認知策略是個體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術,它的基本功能是有效地加工整理,分門別類地系統儲存。認知策略主要包括復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
選項A,復習策略是指對已經記住的材料進行重復識記以鞏固記憶的認知策略。該策略用于識記完成后一段時間再對所要識記的材料進行鞏固性加工處理的環節。要點是要注意復習的科學性:合理把握復習時間、復習頻度、復習集中度、復習過程、復習形式等。
選項B,組織策略是整合所學新知識之間、新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新的知識結構。
選項C,類比是精加工策略的重要方式,指依據兩個(或兩類)對象之間在某些屬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所作的一種類推。
選項D,歸納法屬于組織策略,即按照材料的特征或類別進行整理、歸類。例如,把火車、汽車、自行車、馬車等歸類為交通工具,用更一般的行動(如寄信)去代替一系列的具體行動(貼郵票、寫信封、投信箱)等。
材料中,期末復習時,根據學習材料間的內容關系,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進行,即利用圖形的方式進行學習知識,屬于組織策略。故本題答案選擇B。
3.【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學習動機的分類,內部學習動機往往由內在需要所引起,與學習本身的興趣相聯系。
選項A,字面意思是:等到真正用到知識的時候才后悔自己學的知識太少了。最后啟示我們平時應當勤學好問,等到真正用到知識的時候,才不會手忙腳亂地去翻書。要多讀書,不厭煩于讀書。所以屬于外部動機。
選項B,“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就是要博覽群書,全面發展,求真務實,勇于創新,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高素質人才,努力增強自身的文化修養,為富國強民而不懈努力。屬于遠景動機。
選項C,年輕的時候不知道努力學習,到老了才后悔讀書太遲。用來勸解年輕人趁早努力學習,免得將來后悔。屬于外部動機。
選項D,字面意思是:我一生的偏好,即精神生活,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讀書,書籍就是自己的精神食糧。人不吃飯就不能活下去,不讀書就不能夠生活。所以,屬于內部動機。
綜上所述,故本題選擇D。
4.【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遷移的分類。
選項A,同化性遷移是指不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直接將原有的認知經驗應用到本質特征相同的一類事物中去。原有認知結構在遷移過程中不發生實質性的改變,只是得到某種充實。符合題意。
選項B,順應性遷移是指將原有認知經驗應用于新情境中時,需調整原有的經驗或對新舊經驗加以概括,形成一種能包容新舊經驗的更高一級的認知結構,以適應外界的變化。原有認知結構在遷移過程中會發生實質性的改變,故排除。
選項C,重組性遷移是指重新組合原有認知系統中某些構成要素或成分,調整各成分間的關系或建立新的聯系,從而應用于新情境。在重組過程中,基本經驗成分不變,但各成分間的結合關系發生了變化,即進行了調整或重新組合。
選項D,排列性遷移無此說法,是干擾選項,故排除。
根據題干中關鍵詞“不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可知題干描述的是同化性遷移。因此BCD三項均與題意不符合,故本題A。
5.【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遷移分類中的逆向遷移。學習遷移也稱訓練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如通常所說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選項A,順向遷移指先前學習對后繼學習的影響。例如,先前英語語法的學習促進了對后續法語語法的學習。
選項B,一般遷移也稱“非特殊遷移”、“普遍遷移”,是指在一種學習中所習得的一般原理、原則和態度對另一種具體內容學習的影響,即原理、原則和態度的具體應用。
選項C,逆向遷移指后繼學習對先前學習的影響。恰好題目體現了后繼學習的微生物對先前學習的動物、植物概念的影響,故答案選擇C。
選項D,具體遷移也稱“特殊遷移”,是指學習遷移發生時,學習者原有的經驗組成要素及其結構沒有變化,只是將習得的經驗要素重新組合并移用到另一種學習之中。即具體經驗遷移到另一種學習。
選項ABD均與題目不符,故選擇C。
6.【答案】A。解析:根據動機產生的誘因來源不同,學習動機分為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外部動機是由外部誘因引起,他們從事學習活動的動機不在學習任務本身,而在學習活動之外,往往與父母的獎勵,教師的夸贊有關。內部動機與學習的內在需要有關,直接動機與學習活動本身相關,表現為對學習活動的或內容的直接興趣。按學習動機與學習活動的關系,可以分為直接動機和間接動機。(1)直接動機,由學習活動本身直接引起,表現為對所學習的學科內容或學習活動的直接興趣和愛好。(2)間接動機,與社會意義相聯系,是社會觀念、父母意愿以及教師期望在學生頭腦中的反映。題干中小明為了爸媽開心而好好學習,這是一種外在動機。故答案選擇A。
7.【答案】AC。解析:本題考查學習動機的分類。根據動機產生的動力來源,可將動機分為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內部學習動機往往由內在需要所引起,與學習本身的興趣相聯系。外部學習動機往往由外部誘因引起,與外部獎勵相聯系。根據學習動機內容的社會意義,可將動機分為高尚的學習動機和低級學習動機。高尚的學習動機核心是利他主義,學生把當前的學習同國家和社會的利益聯系在一起。低級的學習動機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學習的動機只來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題干中小軍為了得到父母的獎勵是以自我為中心,利己的。并且這種動機適合外部獎勵相聯系的,屬于低級的、外部的學習動機。因此,本題選AC。
8.【答案】ABD。解析:本題考查學習遷移。學習遷移也稱訓練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如通常所說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等”。
A選項,合理編排教學內容是提高遷移教學的策略之一。合理編排的標準就是使教材達到結構化、一體化、網絡化。所以教師應該科學編排和呈現教材,以便提高學生遷移的效果,因此A項說法正確。
B選項,學習者是否具有相應的背景知識,這是遷移產生的基本前提條件。所以教師需要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豐富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所以B項說法正確。
C選項,精選教材是提高遷移教學的策略之一。教師應選擇那些具有廣泛遷移價值的科學成果作為教材的基本內容,而每一門學科中的基本知識、技能和行為規范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其遷移價值較大。實驗表明,在教授概念、原理等基本知識的同時,配合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事例,并闡明概念、原理的適用條件,則有助于遷移的產生。而C 選項不舉例子就缺少典型代表性的事例,所以C項說法錯誤。
D選項,學習材料之間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是影響學習遷移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教師要注重學習材料的共同性。因此D項說法正確。
綜上所述,C項不符合題意,故本題答案選擇ABD。
9.【答案】√。解析:認知內驅力是指一種學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識以及系統地闡述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傾向。這種內驅力,一般說來,多半是從好奇的傾向中派生出來的。在有意義學習中,認知內驅力是最重要而穩定的動機。在學習活動中,認知內驅力指向學習任務本身(為了獲得知識),所以該說法正確。
10.【參考答案】
學生1屬于認知策略下的復述策略。復述策略是指為了在記憶中保持所學信息而對信息進行重復識記的策略。材料中,學生1常采用畫線方式突出重點內容和關鍵部分。畫線是常用的一種復述策略,是采用多次重復來加深記憶的方式。
學生2屬于認知策略下的精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是一種將新學材料與頭腦中已有知識聯系起來,從而增加信息的意義的深層加工策略。材料中,學生2通過歌謠助力記憶,編歌謠屬于使用精加工策略中的記憶術。
學生3屬于認知策略下的組織策略。組織策略注重整合新知識之間、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新的知識結構。材料中,學生3畫思維導圖形成記憶網絡應用了組織策略。
學生4屬于元認知策略下的計劃策略。計劃策略是指在進行一項認知活動之前,進一步明確認知目標、確定認知過程和環節等。材料中,學生4預先設置學習目標,分析該如何完成學習任務均體現計劃策略。
學生5屬于資源管理策略下的資源利用策略。材料中,學生5在遇到學習困難時,向老師或同學請教,利用老師的幫助以及通過同學間的合作與討論來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屬于資源利用策略。
以上就是2023年上海教師招聘模擬試題及答案28的介紹,希望能幫助大家。考生想要了解更多關于上海教師招聘網,如上海教師招聘考試備考資料、招聘公告、招教答疑、報考指南、報名入口、成績查詢等,可以及時關注上海教師招聘考試網。
上海教師招聘考試網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況的調整與變化本網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敬請以省教育廳及教育考試院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注明信息來源為其他媒體的稿件均為轉載體,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內容與版權問題等請與本站聯系。聯系方式:郵件 [email protected]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載自 上海教師招聘考試網 [http://www.bqbdy.com/]
關鍵詞: 上海教師招聘模擬試題 上海教師招聘
填報求職意向
加入考生群

掃一掃填寫求職意向
掃碼填寫上海教師求職意向,為您帶來上海教師崗位推送,填寫完成可進入小程序便捷獲取更多優質崗位!

掃一掃進入考生交流群
上海教師招聘, 上海國編考試,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直接與資深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 【統招16區】上海教師招... 2023-10-26
- 上海中學招聘:2024年上... 2023-10-17
- 上海中學招聘:2024年上... 2023-10-17
- 上海小學教師招聘:2024... 2023-10-17
- 上海中小學招聘:2024上... 2023-10-17
- 上海2024年虹口區教育系... 2023-10-17
- 上海中學教師招聘:2023... 2023-08-02